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枕戈待旦辞典简编版是什么
2023-07-15 15:09:27 责编:小OO
文档


枕戈待旦的辞典简编版是:枕着武器等待天明。形容不敢安睡,时时警惕,随时准备作战。 【造句】在国家多难之时,我们应当枕戈待旦,随时为国效劳。

枕戈待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枕戈待旦详细内容】

枕戈待旦zhěngē-dàidàn。(1)兵器为枕,以待天明。指时刻警惕,准备作战。

二、引证解释

⒈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引《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旧唐书·郑畋传》:“畋谬领藩垣,荣兼将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张史和战异议》:“境土未还,园陵未肃,此诚枕戈待旦思报大耻之时也。”明王世贞《鸣凤记·夏公命将》:“上厪宵旰之忧,下混华戎之辨,诚臣子枕戈待旦之时也。”《明史·吴良传》:“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

三、成语词典版

0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刘琨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箸鞭耳!』」(源)02.《晋书.卷六二.刘琨列传》:「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其意气相期如此。」03.《明史.卷二七四.史可法列传》:「夫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无救。」04.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三出》:「上廑宵旰之忧,下混华戎之辨,诚臣子枕戈待旦之时也。」05.《精忠岳传.第四七回》:「正国家多事之秋,宜臣子枕戈待旦之日也。」

四、典故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舞。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神练起剑来。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

五、关于枕戈待旦的反义词

高枕无忧  高枕而卧  醉生梦死  

六、关于枕戈待旦的诗句

枕戈待旦成可事  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独难平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枕戈待旦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