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家长别带孩子去异性“禁区”
2023-07-15 15:49:23 责编:小OO
文档


随着小温馨一天天的长大,大王更愿意独自带小温馨出去玩了。而现在的她也更乐意和爸爸一起出门,玩滑滑车,玩蹦蹦床。年前大王独自带小温馨出去玩了,回来后他很尴尬得告诉了我一件事。因为这件事,也让我有了些许的领悟。

事情是这样的:小温馨和爸爸出门,避免不了在游玩的过程中孩子要上厕所。而大王一个人带孩子出门,看到厕所第一个反应肯定是直接去男厕。平时如果有我在,我肯定是很自然得带她去女厕。大王一听到小温馨急着要上厕所,马不停蹄得直奔男厕。男厕的一些男士看到他带个孩子进来表情明显有了改变,心想:怎么带个女宝宝进男厕所?大王脸皮本来就薄,看到别人异样得眼神心里很不舒服。

一回家他就把这件事跟我说了,我安慰他说:没事的,下次注意就是了。现在孩子小,她没有什么意识。现在我们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你到厕所的时候也要潜意识得告诉她,哪个是男厕所,哪个是女厕所。让她知道男女有别。我的建议是,以后如果厕所有其他工作人员,可以请她帮忙带小孩去下厕所。

28个月的小温馨也完全可以自己如厕,在进厕所前可以和孩子先沟通,看她是否愿意完成。而家长可以站在厕所门外等候着。大王听了我的话似乎明白了许多,我知道他是一个太过于紧张孩子的人,也是一个舍不得放手的人。他怕麻烦别人,也担心孩子是否有能力做到。我说他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变得很,什么事都不肯放手,都不肯和孩子沟通,也不让孩子主动去解决。那么,以后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异性禁区我是不建议家长带孩子去的,除非是非常紧急的情况。而且公共场合,我们就必须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男厕本来就是男生方便的地方,大王自认为孩子小,并不需要介意这些事。可有些事就得从小灌输,让孩子有性别之分,而不是毫无顾忌。

年前还带小温馨去泡了温泉,可能天气太冷,温泉又是室外的。泡了半小时左右,我们又匆匆忙忙得泡个澡,收拾收拾回去了。在换衣室,我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一直站在那,眼巴巴的看着我们。当时我们身上还包裹着浴巾,所以我并不是表现得很尴尬。但出于对隐私的保护,我还是先抱着小温馨坐在椅子上等一等。我四处观察了下,小男孩得妈妈在一旁吹着头发,根本没注意小男孩此时的举动给室内的很多女性家长造成了困扰。或许,她是有察觉得,只是懒得管罢了。

我并不是说孩子这样的行为有多龌蹉,毕竟他是个孩子,对异性有好奇心没错。可是在这样的场合,何况他的年纪也足以明白,公共场合,一直盯着别人看是很不礼貌的。这是浴室,不是自己的家。大家都光着身子,那样得眼神让人很敏感和排斥。一位妈妈抱着孩子在穿衣服,小男孩也目不转睛得盯着小女孩的身子看。女孩妈妈看了一下他,对男孩妈妈说:这么大的男孩了,怎么能带进女浴室呢。不知道尊重大家隐私的啊,何况现在的孩子又早熟,这样盯着别人看多尴尬啊!家长不知道管管吗?男孩似乎听懂了些什么,有点害羞得往大厅得方向走去了。可当我们离开的时候,小男孩却又对妈妈说:想再去看看!我不知道小男孩还想看什么,而他妈妈也并没有阻止!

孩子从三岁开始就该有性别意识,浴室又不是性教育课堂,随意带小男孩进女浴室会很容易影响孩子的性别发展。希望家长要重视,也尽力做到,减少带孩子去异性厕所或浴室。就算有不得已的原因,也要去想其他方法,避免带孩子闯入异性区域。我告诉大王,出门在外,尽量多让孩子自己去厕所。可以提前告诉孩子一些注意事项,让她明白怎么保护自己。

家长要从日常生活中给孩子灌输男女有别的意识,让孩子从小知道,男孩的身体跟爸爸一样,而女孩是跟妈妈一样。所以上厕所或洗澡我们都应该去自己该去的地方。家长不要盲目的带孩子去异性区域,公共场合,太杂太乱,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很不利。对于小女孩,家长更要注意培养,让孩子学会如何自我保护。在某些场合,尽量把孩子看成一个的个体,别什么事都包办,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处事能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