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太早太晚对宝宝都有危害 宝宝学走路
2023-07-15 19:09:35 责编:小OO
文档


学会走路是宝宝作为一个个体,能力获得大幅度提升的重要表现,是其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宝宝会走路了”,对于爸爸妈妈而言,绝对是件值得兴奋的事,这意味着妈妈的双手终于可以获得,而宝宝自身也将开拓出一大片广阔的活动领域。妈妈们可以花几分钟时间了解以下关于宝宝走路的知识,可以让宝宝在人生之中最初的几个步子迈得更加健康稳妥。

宝宝多大学走路最好?

宝宝学走路最早不能超过九个月,一般情况下,孩子一岁半基本都能够独自行走,大多数孩子在一岁一两个月掌握这项本领。

宝宝学走路九个月是临界点

宝宝的行为能力发育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一岁左右大脑对神经的支配能力趋于成熟,大多数孩子在一岁前后掌握行走的技能。但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学步锻炼不应该早于九个月。这个阶段家长们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宝宝扶靠东西站立的能力,但是训练强度不能过大,一般每天不要超过三次,每次不要超过五分钟,以免给宝宝的肢体带来危害。

宝宝走路太早的危害

容易导致扁平足:

90%的扁平足是由于足部过早负担过重引起。过早地让宝宝站立或学步,会损害足部韧带和肌肉,影响足弓的形成,于是造成扁平足。

导致罗圈腿:

很多孩子并不缺钙,但还是会出现X型腿或O型腿,这与孩子过早学步也有一定的关系。孩子骨骼中水分有机物成分较多,较柔软易变形,不能长时间承受体重的负担,如果宝宝过早的学步行走,就会逐步使小腿弯曲变形。

宝宝走路太晚可能出现的问题

排除早产儿或脑部缺血导致的脑性瘫痪等特殊情况,如果宝宝超过一岁半还不能自己走路,家长们就应该特别留意宝宝是否患有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主要表现为宝宝走路时会一瘸一拐或像鸭子一样左右摇摆,家长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臀部是否对称、双腿长短是否一致,脚的活动是否灵活,来初步判断孩子是否有髋关节脱位症,之后去医院做详细检查,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