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通过JS运行机制的角度说说作用域
2020-11-27 22:00:15 责编:小采
文档

前言

任何程序设计语言都有作用域的概念,简单的说,作用域就是变量与函数的可访问范围。JS中的作用域、闭包、this机制和原型往往是最难理解的概念之一。笔者将通过几篇文章和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些帮助。如果有什么理解偏差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评论指出,相互学习。

有过一定编程经验的同学,一定不会对作用域感到陌生,在C/C++/Java中等语言中,作用域从来没有JavaScript中的作用域那样令人困惑以致于成为一个大多数JS开发者都难以跨过的门槛。

作用域形成机制

JS中存在的三种作用域类型:全局作用域,函数作用域和ES6中新加入的块级作用域。

var a = 1;

function foo() {
 var b = 2;
 console.log(a);	// 1
 console.log(b);	// 2
 console.log(c);	// ReferenceError
}

function foo1() {
 var c = 3;
 console.log(a);	// 1
 console.log(b);	// ReferenceError
 console.log(c);	// 3
}

console.log(a);	// 1
console.log(b); 	// ReferenceError
console.log(c);	// ReferenceError
foo();
foo1();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每个函数内部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作用域,函数内部声明的变量仅仅在定义的函数内部才可以访问。全局作用域中可以访问到的有a,foo,foo作用域中可以访问到的有b,foo,a,foo1的作用域中可以访问到的有c,foo,a。因为foo的作用域嵌套在全局作用域之中,当console.log(a);执行的时候,JS在foo的作用域查找不到a,就会到它的上层(这里是foo的上层直接就是全局作用域)查找,发现这里声明了一个a,将它的值打印了出来。这种从里到外的查找就是根据作用域链查找。foo1和foo的作用域没有嵌套关系,所以相互隔离。

如果函数中使用了未声明的变量怎么办?

function foo() {
	a = 2;
}

foo();
console.log(a);	// 2

JS引擎在foo中查找不到a的声明,便会到它的上层(这里是全局作用域中)查找,这个时候还是没有查找到a的声明,在非严格模式下,JS引擎会在全局中自动声明一个a,这个时候,未经声明的变量a实际上泄漏到了全局作用域中。

只有使用未声明的变量才会出现变量泄漏的问题么,其实,不仅仅这种写法会出现,更常见的也会出现在for循环和if代码块中也会出现。

for(var i=1;i<10;i++) {
 console.log(i);
}

console.log(i);	// 10,	这里的i泄漏到了全局作用域中

if(true) {
 var a = 2;
}

console.log(a);	// 2, 这里的a也泄漏到了全局变量之中

如果你学习过C语言系列的语法,往往很容易感到困惑,if和for居然没有作用域,这真是太奇怪了。这一切的问题的根源,都是由于ES6之前没有块级作用域导致的。所以可想而知,if包裹的代码块,同样里面的声明也是暴露出来的~

一切问题的解决直到ES6中引入了let和const得以完美的解决。使用let和const,将可以使用块级作用域,使得声明变量泄漏的问题得以解决。

for(let i=1;i<10;i++) {
 console.log(i);
}

console.log(i);	// ReferenceError

if(true) {
 let a = 2;
}

console.log(a);	// ReferenceError

声明提升机制

对于在JS中声明的不论是变量还是函数,基本上都会存在着变量声明提升的行为,将变量的声明提升到所在作用域的顶端。ES6中的let和const不会,在未声明之前都不可以使用。

看看下面的代码

console.log(a);	// undefined
console.log(b);	// undefined
console.log(foo);	// Function
console.log(foo2);	// ReferenceError

function foo () {
 console.log('声明提升了哈');
}

var a = 1;

var b = function foo2() {
 console.log('不同的函数声明方式提升的结果也不一样哦');
};

JS 引擎解释这段代码之前首先对代码中所有的变量进行了声明的提升,函数声明的提升的优先级是高于普通变量的,函数声明会整个提升到所在作用域的顶端(但是以函数表达式方式声明的函数不会),代码实际上是下面这个样子:

function foo () {
 console.log('声明提升了哈');
}
var a;
var b;
var foo2;

console.log(a);
console.log(b);
console.log(foo);
console.log(foo2);

b = function foo2 () {
 console.log('不同的函数声明方式提升的结果也不一样哦');
}

静态作用域机制(词法作用域)

关于JS中的作用域,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JS中只存在静态作用域(词法作用域)。静态作用域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它的作用域在你写下代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和函数的调用顺序无关,了解这一点。就可以对一些常见的现象进行解释。

var a = 2;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a);
}

var obj = {
 a: 3,
 foo: foo
}

obj.foo();	// 2

foo中的a在代码写完时就确认了,指向了全局作用域中的a,一旦确定就无法更改了。同理,下面的代码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b);	// ReferenceError
}

function foo1 () {
 var b = 1;
 foo();
}

foo1();

这里,JS引擎在全局作用域中查找不到b,所以会抛出一个异常。所以可以明确的道理是,foo的作用域和foo1的作用域仍然是相互的,不会因为调用时候的顺序而更改作用域的嵌套顺序,静态作用域在代码书写时就已经确定无法更改了,明白这一点在分析JS代码的时候尤为重要。

坑外话

变量的遮蔽效应

在函数中定义的变量会遮蔽上层作用域中同名的变量,两个变量互不影响。

var a = 1;
function foo() {
 var a = 2;
 console.log(a);	// 2
}
console.log(a);	// 1

Try-Catch 中的块级作用域

try-catch的catch中会创建一个块级作用域,该作用域内变量的表现同样遵守变量的声明提升规则。

try {
 throw undefined;
}catch(e) {
 a = 1;
 console.log(e);	// undefined
}

console.log(a);	// 1,	变量提升规则
console.log(e);	// ReferenceError,catch的块作用域中定义的变量

隐式声明

以参数形式传入的变量在函数内部实际上存在的隐式的声明,使用时不算作未声明的变量。

function foo(a) {
 a = 1;
 console.log(a);
}

foo();	// 1
console.log(a);	// ReferenceError

本来想一篇文章写完作用域和闭包的,想例子实在是累,就拆作两篇吧,逃~

总结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